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贺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史书对刘贺在接到玺书到被废的这27天里的记载,是不公平的。
为什么说不公平呢?因为史书并没有完整地记载刘贺在这27天里究竟做了什么事情,而是记载了他在这27天,究竟犯了什么错误。
由于刘贺犯的错误非常多,光是派使者到各地去征索物品,就有1127起,加上他前期犯的错误,加起来起码不下1500起,因此,要把这些错误一件一件写下来,罗列出来,简直是够史书作者手忙脚乱的了。
当然了,史书作者没这么傻,他不可能一一罗列。他在写刘贺所犯的错误的时候,是有一定节奏的。可以说,从记载刘贺接玺书出发开始,史书就在对我们带节奏。这种节奏,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,一直到产生高潮,到了刘贺不得不被废为止。从而让我们读史书的人产生一种感觉,刘贺被废,完全是他咎由自取,怪不得别人。
史书究竟是怎么记载刘贺的这27天的呢?归纳一下,有以下几点。
其一,迫不及待。
史书上写,刘贺接到玺书后,中午就出发,到了下午就到达定陶。小半天,赶了135里路,马一匹一批地累死在路上。如此迫不及待,可见刘贺当皇帝的心情,有多么的强烈。
其二,拉帮结派。
史书上写得很明白,“乘七乘传诣长安邸。”就是说,只准很少的人去长安,但是刘贺却带了一大帮人,前呼后拥往长安奔去。走到半道上的时候,郎中令龚遂一阵劝说,刘贺才喊了50个人回去了,不过还有200多人,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到达长安。
这些人去了长安后,整日把刘贺包围起来,堵塞言路,簇拥着他寻欢作乐。
其三,不孝不敬。
刘贺作为继任者,他是应该对已故的大行皇帝汉昭帝表现出孝道的。他不应该那么急不可待地往长安奔去。在路上的时候,他也应该表现出悲伤的样子。
可是,刘贺始终没有表现出这种样子,到了外城的时候,他本来应该哭的,但他说嗓子疼,没哭。到了内城的时候,还是没哭,进了城,进了宫殿以后,很多行为都不遵礼法,也就是不孝道。
他甚至都没有去谒见高祖庙,完全是目无尊长。
其四,贪图享乐。
在路上的时候,刘贺就开始抢劫民女。而且还把抢劫的民女放进车里,准备押解到长安去享乐。后来龚遂好一顿劝说,他才把责任推到手下身上,说是手下干的,处罚了手下。
进宫后,本来在服丧期,但是他已经开始大吃大喝。御膳房不给准备这些不该有的食物,他就派人到宫外去采购,送进宫来供他吃喝。那些乐器,本来也是不该动的。但是他迫不及待就玩起来,悄悄地享受。
更为严重的是,他在这期间,就迫不及待去派出1127个使者,到各地去征集物品,带回宫来供他享受。
因为他做得实在太过分,因此以霍光为首的朝中大臣非常担心,害怕刘贺祸害国家,因此才征求了太后(汉昭帝的皇后)意见,把刘贺与他的那200多随从隔离,从而把刘贺关起来,并把他废黜。又杀掉了他身边的那200多人,并把刘贺送回昌邑。
以上就是历史记载的刘贺在这27天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,以及太后与群臣的处理意见。
不过,如果我们撇开史书作者带给我们的这种节奏,回到真实的历史现场。那么,在这27天的时间里,刘贺真正做了哪些事情呢?
其实刘贺所做的所有事情,归纳起来,不外乎就是一件事:夺权。
他之所以从老家带那么多人去京城,就是想把原先京城里的那些官员们换了,换成自己的人。
他之所以不想对汉昭帝守孝,就是不想活在汉昭帝的阴影里,想发表自己的声音,做自己的事情,有自己的主张。同时,想摆脱霍光,不让霍光像控制汉昭帝一样,控制他自己。
他之所以要派那么多使者到民间去,其实并不是为了索求什么物品。作为一个皇帝,可以说宫中应有尽有,用得着派那么多人去民间所要物品吗?而且,就算去索要物品,派几个十来个去民间,索要的物品,已经足够刘贺消耗了,用得着派那么多人去民间吗?所以说,他派去民间的人,并非索要什么物品,而是为了拉拢和各地官员的联系,让各地官员能够拥护自己,从而摆脱霍光的管制。
虽然刘贺想夺权,但他明显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,急不可待的行为,让他把事情做得一团糟。最终也轻而易举被霍光给控制起来,并把他的皇位给废了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68980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